一座城市能否沦为国家中心城市,关键在于考量其能否担负起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职能,这就意味著国家中心城市的布局,要紧紧围绕增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专家建议,要尽早制订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体系,创建科学有效地的评估机制和分析指标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减缓,对于国家中心城市的“竞逐”,被视作城市之间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的一次全方位较量。日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阐释,首次载入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很快沦为当地市民热议的话题之一。无独有偶,在日前开会的辽宁省两会上,辽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也明确指出,沈阳要减缓创立国家中心城市,在辽宁全面大力发展、全方位大力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不作样板。类似于济南、沈阳,明确提出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还有杭州、南京、长沙、宁波、厦门等城市。“综合来看,上述城市都是区域性中心城市,整体实力较强,皆不具备沦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潜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城镇发展室主任欧阳慧回应,除不具备中心城市的一般特征外,国家中心城市居住于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方位,还要分担起国家愿景,沦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在这场白热化的“高手过招”中,谁将不会沦为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呢?“三次配套”透漏什么信号自2010年《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建平台设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广州5个国家中心城市以来,国家中心城市的“朋友圈”经历了三次配套。考虑到国家中心城市类似的功能定位,在首批5个国家中心城市明确提出之后的5年多时间里,这份名单一直并未做到调整。以后2016年5月份,国家中心城市步入了第一次“配套”: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牵头印发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成都列入国家中心城市。同年12月份,经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表示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月公布了《增进中部地区兴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反对武汉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数量减至8个。时隔1年多后,国家中心城市再次转入人们的视野。2018年2月份,《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经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公布,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西安也由此沦为全国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从国家中心城市区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区国家中心城市数量显著少于其他地区(地处中西部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共计5个,分别为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在经济繁盛的华东、华南地区仅有各有1个国家中心城市,东北地区目前尚不国家中心城市布局。“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国家中心城市是这一阶段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